聯絡我們:+852 2367 6116
24小時中風熱線:+852 8107 1616
認識頭暈
頭暈是一個廣泛的術語,描述各種感覺,包括一系列干擾性的感覺,例如頭重腳輕、旋轉、昏沉、虛弱、暈眩或不穩定。

症狀、原因及何時需要尋求協助
什麼是頭暈?
-
頭暈是一個廣泛的術語,描述各種感覺,包括一系列干擾性的感覺,例如頭重腳輕、旋轉、昏沉、虛弱、暈眩或不穩定。
-
這是一種常見且往往令人不安的感覺,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
-
頭暈是成年人尋求醫的最常見原因之一。
-
了解頭暈及其潛在原因,對於有效診療至關重要。
頭暈的常見症狀
頭暈的症狀包括:
-
暈眩:感覺環境移動、天轉地轉。
-
頭重腳輕:感到虛弱,彷彿即將暈倒。
-
失去平衡:感到不穩定或搖晃。
-
定向障礙:感到困惑或迷失方向。
頭暈症狀的特徵
-
頭暈可能因頸部或頭部移動而觸發或加劇。
-
頭暈也可能伴隨其他症狀,如胃部不適。
-
頭暈症狀可持續數秒至數天。
-
症狀可能會反覆發作。
頭暈的常見原因
-
我們身體的平衡系統依賴來自四肢、軀幹、頸椎、視覺、內耳和腦部各處感官神經訊息系統的輸入和整合。
-
這些感官訊息的干擾就是通常導致頭暈的原因。
-
導致干擾的因素有許多,問題可能涉及頸部、脊椎、腦部和全身的血管循環和神經系統的狀況,如下所述:
腦部問題
-
頸部和腦部血管動脈狹窄:粥樣硬化會導致頸部和大腦血管動脈變得狹窄。當其狹窄程度嚴重到足以減少流向大腦的血液時,就會產生中風的徵兆。
-
中風:腦幹缺血性中風的症狀,有時可能僅表現出頭暈。
-
頭部損傷:腦震盪後遺症候群中,頭暈是常見的症狀。
-
腦腫瘤:聽覺神經瘤可能影響平衡並導致頭暈。
-
焦慮症:恐慌發作、焦慮症、廣場恐懼症,可能導致呼吸急促而引起頭暈。
-
帕金森氏症、多發性硬化症、偏頭痛或其他影響大腦神經系統的疾病:可能損害神經系統的平衡並導致頭暈。
內耳疾病(前庭障礙)
-
內耳向大腦發送平衡的訊號,在維持平衡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
-
內耳病變時會產生病態的平衡訊號,這些訊號會與視覺訊息相互衝突,導致眩暈感覺。
-
常見的內耳病變包括:
-
良性陣發姿勢性眩暈(BPPV):是最常見的眩暈原因,特徵是由快速頭部移動觸發的強烈、短暫的旋轉眩暈感覺(如在床上翻身、坐起)。
-
梅尼爾氏症:是涉及內耳積液,導致突發性、長時間的暈眩發作、波動性聽力損失、耳鳴和耳脹感覺。
-
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(PPPD):由視覺刺激或直立姿勢引發的慢性眩暈,通常呈現波動性。
-
前庭內耳神經炎/迷路炎:前庭神經(前庭神經炎)或內耳(迷路炎)的炎症,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,導致強烈、持續的暈眩,有時會突然喪失聽力。
-
頸部問題
-
頸部或頸椎問題是頭暈的常見的原因,但經常被忽視。
-
頸椎的退化性病變或伴隨椎間盤突出而壓迫脊髓或神經,導致干擾神經訊號傳遞,從而產生不穩定、昏沉或失去平衡的感覺。
血液循環問題
-
流向大腦的血流不足導致頭暈、暈厥或失衡。這些問題包括:
-
姿勢性低血壓:站立或快速坐起時血壓突然下降,導致短暫的暈厥或頭暈。
-
頸部和腦部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狹窄:如上所述,沿頸部和大腦的動脈血管狹窄減少流向大腦或內耳的血流量,導致頭暈。
-
心臟病:如心肌病、心臟病發作、心律不整(例如心房顫動)等狀況。
-
-
貧血:血紅素或紅血球不足,無法為大腦提供充足氧氣,導致頭暈、疲勞、虛弱和皮膚蒼白。
藥物影響
-
某些藥物,如抗癲癇藥物、抗憂鬱藥、鎮靜劑、安定劑和降血壓藥物,可能會引起頭暈作為副作用。
全身性和代謝問題
-
流行性感冒等輕微的全身性疾病,除了會引發頭痛、虛弱無力及胃部不適外,也可能導致暈眩。
-
低血糖(低血糖症):特別是在糖尿病患者中,低血糖導致突然頭暈、出汗和焦慮。
-
脫水或過熱:炎熱天氣中活動和水分攝取不足,可能導致頭暈。

頭暈時感覺環境移動、天轉地轉
何時需要為頭暈尋求醫療協助
雖然頭暈通常是良性的,但如果您有以下情況,務必儘快諮詢專科醫療人員:
-
經歷嚴重的頭暈發作,影響您執行日常活動的能力或嚴重影響您的日常生活。
-
頭暈無法自行緩解。
-
頭暈頻繁復發。
-
頭暈伴隨其他令人擔憂的症狀,如嚴重頭痛、痲痺、虛弱、聽力障礙、說話困難或意識障礙。
頭暈的檢查
-
系統性檢查和血液檢查。
-
磁力共振造影(MRI)檢查頸椎、內耳、動脈血管、大腦以排除中風並準確診斷結構異常。
-
心臟檢查。
結論
頭暈雖然是常見的症狀,但亦可能是中風的先兆,或者由上述潛在的威脅健康的原因引起。因此,患者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診斷。不僅可以針對症狀進行有效治療,幫助身體盡快恢復平衡和改善生活質素,還能查明引起頭暈的潛在病因,從根本上加以治療。

頸部和腦部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狹窄

聽覺神 經瘤位於內耳附近的腦幹

頸部或頸椎問題是頭暈的常見的原因